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,写的是一位中国妈妈带着儿子到澳洲求学的感受。
在儿子10岁的那年,我们举家移民到了澳大利亚。当时的我们兴奋无比,一边怀揣着来到新天地后心中的那份悸动,一边为澳洲美丽的环境而惊叹不已。这里景色怡人,空气清新,邻居又十分友好,我相信在澳洲的生活将会十分愉快
但不安总是来得相当突然。到达的第二周,我就决定把儿子送到离住家公寓不远的公立小学去读书。和在中国小城市一样,是一所简单朴素,随处可见的美丽校园。但与中国不一样的是,校园里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,孩子们可以随便地坐在教室里,老师在中间,孩子们围坐在小桌子旁,教室墙壁的四周贴满五颜六色充满稚气的儿童画,俨然一副幼儿园的样子。上课更是在中国小学不敢想的,学生们可以随意问老师问题,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话,甚至有的学生还走来走去。老师告诉我,学校早上9点半上课,下午3点放学。每节课40分钟,中间休息20分钟,周末不上课。我一下就蒙了,这里竟然没有教科书、没有教学大纲、没有家庭作业、没有各种考试,连期末考试也没有!黑板上写满了国际音标和拼写的单词,但是从来不要求学生听写、默写,单词也不硬性要求背。
日子一天天这样过去,这位妈妈看着儿子每天空空的书包和愉快的背影,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大。习惯了中国教育的她开始担心起儿子在以后上初中、高中时能不能跟上那些高难的课程的脚步,还有在日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是否能有成就?在这里感觉不到知识的“重量”,学生在学校尽情的玩耍能学到知识吗?
随着时间的推移,儿子的英语是长进不少,但我发现放学后不直接回家了,而是常去图书馆。一去就是几小时,回来还背一大书包的书回来,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, 他说这是作业。好奇的我忍不住偷偷地看了看儿子的作业,这叫作业吗?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,我真有些哭笑不得 —《我眼中的中国文化》,这居然是给小学生的题目?儿子告诉我说:老师说过,澳洲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,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,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,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祖国的文化、历史、地理的文章,然后分析自己的文化和澳大种亚文化的差异,最后还要说明自己的看法。
当时的我真是有点五味杂陈。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,写一篇“我的母亲”老师都会教学生如何开头,如何陈述,如何结尾。如今儿子这篇作业竟然要涵盖如此大的信息量,那是中国基础教育从未接触过的领域,当时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,以后在社会上如何立足。但没过几天,儿子很快就完成了这篇作业,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。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,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……这篇文章竟然分出了十几个章与节,最后还列出了参考书目。我有点发楞,我想,这应该是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吧。
在澳洲的教育下,孩子变得无拘无束,尽管没有固定的教程和周密的教育方案,但经过一年的教育之后,他已经学会了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学会如何在图书管里系统地使用计算机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,而且也善于去钻研他不懂的东西。
我也曾向老师提过课后布置作业,但老师拒绝了。老师说,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,把他们送到学校来的目的就应该是让他们玩,而我们的教育就是在玩中让他们增长知识。过多的作业只会局限他们的想象力,成为他们的压力,使他们感到厌恶,反而使学习的效率变低。
澳洲学校的教学方式,不是强加给学生一个结果,而是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,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答案,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潜力,也加强了学生们对于理论的理解,以及创造能力。并且是在轻松的娱乐中学习,激励学生们的主动性。
对人的记忆来说,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,一个是他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的记忆多得多的知识;第二就是他能够综合地使用这些知识开发新的创造能力。如果让他们死记硬背,既不会让他们知识丰富,更不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明,还会扼杀人的创造力。
澳洲的学校都是小班制,每个班大约20 – 22 个学生,有的学校每年都会重新分班,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社交能力以及适应能力。上课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到专门的教室去上课,学校也会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程度,同一学科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开教学,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。学校也会设有免费的课外辅导课程,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弱项,提供一对一的额外辅导。
总之,澳洲教育体系,就是在高中毕业前,把学生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、能够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。大学就是在专业领域中继续研究深造,成为各领域的专业性人才。
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,尤其是在海外留学生教育这项中,综合阅读、数学、科学等方面,澳洲要优越于其他欧美国家,位于世界前十的教育水平,前5%的最优学生与世界其他国家5%最优学生处于相同的标准。
用一段话概括:澳洲的教育注重激发孩子们的潜力,培养孩子们与众不同的个性,完整的人格,自由选择的能力与权力,愉快健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。
鸿基海外置业公众号
微信扫描二维码,关注鸿基海外置业公众号,获取最新海外资讯